欢迎您,游客!请您登陆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质监公告  
 热点资讯排行
免费旅游信息发… (7-19)
中国旅游联盟2… (9-20)
热烈祝贺中国旅… (6-19)
中国旅游联盟网… (7-19)
中国旅游诚信宣言 (7-21)
热烈祝贺中国旅… (1-14)
烟台市导游服务… (12-28)
热烈祝贺中国旅… (1-14)
2018年国际… (5-15)
2019中国旅… (4-22)
更多>>
 
  关键字:
质监公告
   
邵琪伟局长在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1/9/19 来源:中国旅游城市旅游质监互动协作会议 点击次数:667次
    北京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做出了把北京市建设成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打造成首都重要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进行了旅游体制创新探索,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并赋予统筹协调发展旅游产业的职能。今天,北京市委、市政府又隆重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这是北京市大力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会前我拜读了刘淇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郭金龙市长的有关讲话,刚才丁向阳副市长作了工作报告,深感几位领导对旅游业发展研究站位很高、思考的很深、目标很清晰、考虑的很全面、措施很扎实,特别是刘淇书记关于推进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服务便利化的思想和要求,战略性和前瞻性、指导性都很强,不仅对北京,对全国旅游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同时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对全国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北京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实现市场化、国际化的行业之一。北京积极推进旅游企业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北京紧紧抓住举办2008奥运会的机遇,推动旅游业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同时通过服务奥运会,有力促进了北京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近年来,北京妥善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释放“后奥运”旅游效应,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大力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的理念,强化旅游资源统筹,坚持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城市和郊区两个市场,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北京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7%,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旅游就业人数等主要指标和产业规模均处于全国前列,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向长期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北京市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借此机会,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简要汇报全国旅游业发展有关情况及对北京市发展旅游业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参考。不当之处,谨请批评指正。

  一、“十二五”时期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既是我国旅游业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同时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内部结构以及种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挑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围绕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全国旅游行业按照建设大产业、推进大融合、加快市场化、促进产业化、提升现代化的要求,进行了若干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初步确立了实现了两大战略目标的工作思路。

  我们研究认为,要实现两大战略目标,一是要通过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来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包括推动旅游业与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以此不断扩大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实现信息化,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形成一批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把旅游业基本建成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采用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

  “十二五”时期,全国旅游行业将努力完成十项基本任务:着力优化产业要素配置,加快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扩大国内旅游消费,进一步优化市场格局;着力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活力和产业竞争力;着力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品质,优化结构;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完善监管体系,提升游客满意度;着力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着力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际化发展;着力加快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全面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支撑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力争达到8000-9000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83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3万亿元。每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75万人,到2015年直接就业人数达1525万人。

  二、北京具备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良好基础

  城市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发展又为城市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早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雅典宪章》就提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是城市最基本的四大功能”,这成为了各国城市完善游憩功能、发展旅游休闲的准则。1979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发展旅游要和城市建设综合起来考虑”。从全球同类型世界城市看,后工业化时代的伦敦、东京、巴黎、柏林等,都经历了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性城市的转型。北京提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有利于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有利于推动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生动实践。经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北京完全具备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良好基础,只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紧抓机遇、发挥优势、顺势而为,这一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1、从经济发展看,国际旅游城市一般经济规模较大、人均收入较高、产业结构较优、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比重一般都在80%以上,而旅游业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伦敦的旅游业是与金融、创意文化、咨询服务并列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北京服务业比重达到75%,居全国首位,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北京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随着“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实施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基础将更加坚实。

  2、从历史文化看,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随经济而盛,应文化而兴,国内外游客对一座城市的深层了解,大多是源于对其文化底蕴的认知。市场调查显示,到北京的游客多数首先看的是人文类景观。巴黎是世界时尚之都,同时保留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文化遗存。伦敦较好地实现了古典和现代文化元素的结合和统一。东京既保留了江户时代的历史文化,也汇聚了丸之内、银座等为象征的现代商业文化。莫斯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庄严、厚重的俄罗斯文化品格。新德里不仅展现了印度灿烂的古文化,也成为印度近代摆脱贫困、独立前进的文化象征。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北京的长城、故宫、周口店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全球影响力。北京承载着新中国宝贵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史实,这是北京取之不尽的文化历史财富。北京奥运城市全面集中地反映了世界发展潮流的先进理念,加上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正在成为北京现代文化的基石。作家老舍在《想北平》一文中曾经描述道,“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正是这种千年积淀形成、难以阻挡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前来北京游览体验。

  3、从国际影响看,早在13世纪,元大都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城市之一。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描述了“气势如虹”的卢沟桥、“向所未见”的元宫殿等景观,激发了欧洲人对北京的无限想象。明清时期,前往北京的“西域之使,岁岁不绝”。作为新中国首都,北京更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北京不仅是多数中国大型企业总部所在地,也是全球外交使团、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总部的集聚地。北京累计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超过3万家。《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公司已有41家全球总部位于北京,高居全球第二。北京还是著名的国际会议城市,北京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超过伦敦、东京和纽约,进入世界前10位。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是城市国际交通的主要指标,首都国际机场201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395万人次,居全球第二。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极大地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化水平,更让北京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带动了交通、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的提高,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奠定了扎实基础。

  4、从旅游发展看,北京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旅游业社会功能不断增强,旅游产品与业态日益丰富,旅游服务配套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吃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为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全民的旅游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浓厚的旅游业发展氛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北京旅游业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作为。

  三、几点建议

  借这个机会,冒昧提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北京在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科学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主题,国家和省区市要科学发展,一个产业、行业也要科学发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也都要科学发展。从餐饮方面,北京汇聚了国内各大菜系和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美食,建议再推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品牌餐饮来,特别是每个五星级饭店都应形成有特色餐饮品牌。住的方面,不仅要建设好一批高品质的五星级饭店,也要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主题酒店和经济型饭店。就旅行社而言,既要有大的旅游批发商、经营商,也要有贴近百姓生活、深入居民社区的旅游便利服务。在景区建设方面,既要建设经营管理好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遗产类景区,也要充分利用好北京现有的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环城市休闲带等资源,建议有条件的区县建设若干适合度假、老年养生、健康医疗的旅游设施。在购物方面,建议北京推出若干旅游必购商品来。在娱乐方面,建议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文化消费产品,让游客白天有地方看、晚上有地方去,休闲有地方呆,建议发挥北京的文化优势打造若干台来京游客必看的旅游节目。建议培育若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游集团,以支撑把旅游业发展成重要支柱产业。

  二是建议北京在为旅游业发展培养人才上走在全国前列。从全国来讲,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不足已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缺乏适应两大战略目标要求的旅游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经理人、投资创业人才,现在外语导游、专业的景区讲解员、宾馆饭店的主管领班都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北京要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力争到2015年达到“一、十、百、千、亿”目标,人才同样是关键。北京是全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人才最为集聚的地区,具有培养人才的独特优势。北京旅游“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建设旅游大学是很好的决策思路,同时,建议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旅游一线从业者的培训,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建议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走在全国前列。质量、秩序是旅游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全国讲,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游客对我们旅游业还不满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旅游质量和旅游市场秩序上。旅游行业零负团费、强迫和变相强迫购物、虚假广告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屡禁不止。北京在整顿市场秩序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游客满意度一直较高,2010年排全国第3,特别是服务奥运会又积累了很多经验,建议北京在旅游接待、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品质保障等方面抓的更深入一些,更细致一些,使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同志们,北京旅游业发展正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国家旅游局将一如继往地支持北京旅游业发展,支持北京旅游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市场推广并推广北京的经验,支持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打造首都重要支柱产业。衷心祝愿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首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旅游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闭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版权所有©中国旅游联盟网, Copyright 2006-2008 
电话:4000161890 传真:4007085198转6813888(全国免长途) 联系管理员:web@cnta.net
地址:烟台市芝罘岛东路35号 QQ:156994168 MSN:dfcy@hotmail.com 备案编号:鲁ICP备05022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