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突破3000个,农家乐近1万家,有2422个贫困村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2万户,贫困人口107万人。”日前召开的2018年全省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建在作“推进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交流发言中提到。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高楼林立的“城市森林”,人们向往田园风光、诗意山水、农家美食,回归大自然、品味慢生活成为一种时尚。于是,乡村旅游成为多彩贵州的靓丽名片,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重要契机,深入实施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和“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仅2017年,贵州省乡村旅游便完成投资120亿元,接待游客3亿人次,占全省接待游客的41.62%;实现总收入1500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的24.25%,旅游发展带动29.9万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拓宽了贫困地区农户收入渠道,还加快了贫困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文明风尚培育,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
在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探索中,贵州深入推广“三变”改革,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土地资源、集体所有森林资源、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存量折股、增量配股、使用权入股等多种方式,转变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使用权股权化、旅游资源股权化,盘活乡村旅游经济资产资金,让农民长期分享股权收益。
其中,黎平县是典型代表。2014年以来,肇兴大景区群众以房屋资源和人口资源入股景区经营,获得门票收入20%—23%分红,年均分成近230万元;租赁门面、房屋492间,租金年收入共计2460万元,涉及贫困户36户158人,户均年收入达11.28万元。
同时,贵州省加强对贫困农户的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迎宾保卫、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旅游商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各方面培训,优先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到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就业。如盘州市大力挖掘保洁员、治安员、接待员、导游员、驾驶员、服务员、收费员等适合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岗位,优先让贫困户就近到景区、农家乐(农家旅馆)、酒店等就业,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2400余人就业,带动7850余人脱贫。
此外,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商品制作技艺培训,凭借“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平台,创造手工劳动价值,获得直接的现金收入。如贞丰县开发特色美食、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旅游商品5个系列36种,吸引贫困群众加入到特色手工艺等旅游产业发展链条中,带动3800名贫困群众增收。
贵州乡村的风景之美、生活之美、风俗之美、人文之美,汇聚成浓浓的乡愁,呼唤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增添了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如今,贵州乡村旅游景区人头攒动,酒店客栈一房难求,来黔游客赞不绝口,绘就了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精致画卷。 |